
今年上海大劇院20周年慶典季中,有多部以女性為主題或女性藝術(shù)家領(lǐng)銜演出的舞臺作品。其中,法國馬塞拉克里耶國家劇院的法語喜劇《女學(xué)究》展現(xiàn)女性視角的法式幽默;上海歌劇院推出的比才歌劇《卡門》再現(xiàn)舞臺上永遠的吉普賽女郎;大青衣史依弘將攜《四大名旦》亮相;莫斯科大劇院歌劇《沙皇的新娘》將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;而著名法國演員朱麗葉·比諾什則選擇以音樂戲劇作品 《生如夏花》展現(xiàn)法式浪漫。
率先到訪的澳大利亞女歌唱家達涅拉·德·尼茲,被譽為“當代歌劇界最酷的歌唱家”女高音,日前攜手瑞士琉森節(jié)日弦樂團在上海大劇院為觀眾奉上一場名為“從莫扎特到百老匯”的音樂會。曲單以歌劇和音樂劇作品為主,涵蓋了莫扎特、拉威爾、焦阿基諾·羅西尼、伯恩斯坦等作曲家的多首作品。
不僅能唱歌劇,還能出演音樂劇,涉足爵士樂,這樣的“全能型選手”在世界樂壇尚屬少數(shù)。達涅拉6歲時在歌唱選秀中脫穎而出進入樂壇,19歲首演音樂劇《悲慘世界》,或許正是這樣的經(jīng)歷令她能夠在古典樂與流行樂間自由切換,規(guī)避了不少美聲歌唱家開口演唱音樂劇卻有“美聲腔”的問題。此后,她參演多部百老匯音樂劇,贏得藝術(shù)界認可。在她花費更多時間錘煉的歌劇方面,她首次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登臺演出的就是莫扎特歌劇《魔笛》,此后她與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、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名團合作,先后亮相英國廣播公司BBC逍遙音樂節(jié)、格林德伯恩歌劇節(jié)等歐洲知名音樂節(jié),還為電影《漢尼拔》配唱插曲《心臟》。
“在同一場音樂會中,從有著數(shù)百年歷史的古典音樂作品,一直演繹到當代的百老匯音樂劇經(jīng)典唱段,確實是個挑戰(zhàn)。”達涅拉解釋,“音樂劇的流行唱法更多地采用胸聲,而美聲唱法以頭聲為主。”為了能在兩個領(lǐng)域呈現(xiàn)出最好狀態(tài),她選擇在上半場演唱古典音樂作品:上演歌劇 《蒂托的仁慈》《唐璜》《塞維利亞理發(fā)師》等,下半場則為觀眾帶來音樂劇 《西區(qū)故事》《美妙的小鎮(zhèn)》《演藝船》《花鼓歌》選曲。
達涅拉的演出是上海大劇院20周年慶典季的一部分,整個演出季中有多部以女性為主題或女性藝術(shù)家領(lǐng)銜演出的舞臺作品,所演繹的不同時代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故事將在舞臺閃耀光芒。